首页
>
内蒙古
>
呼伦贝尔民俗文化
呼伦贝尔民俗文化介绍
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
据史料记载,唐代盛行“步打球”运动,这种运动与当代的曲棍球运动极为相似。步打球在辽代依然盛行,《辽史》中称为“击鞠”,下端弯曲的击球棍称为“月仗”。随着时间的流逝,此项运动后来在我国其他各民族中基本消…
鄂温克抢枢
鄂温克抢枢是一项传统民间体育竞技游戏,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枢”鄂温克语为“销子”,是指游牧民族所用勒勒车车轴上防止车轮脱落的加固式木制卡销。“体能”在鄂温克语中有“抢”的意思,因此抢枢鄂温克语又…
鄂温克族桦树皮制作技艺
鄂温克民族是典型的森林民族,他们居住的大兴安岭地区到处都是枝繁叶茂的白桦林,为桦树皮制品提供了丰富的生产资源。鄂温克族桦树皮制作工艺有着独特的制作方法。制作的第一步即是选择桦树皮原材料。每年的五六月份…
蒙古包营造技艺(苇帘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和北方游牧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民居,早在秦汉时期就以“穹庐”、“毡帐”等名称见之于我国史籍,从清朝开始以满语音译和意译的方式改称“蒙古包”。蒙古包以木头、毛绳、毡子三位一体的材料,“套脑”(…
鄂温克驯鹿习俗
目前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敖鲁古雅民族乡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狩猎民族,历史上以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他们常年居住在大山的密林深处,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人拥有中国唯一的驯鹿种群,是驯鹿唯一的…
达斡尔族服饰
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农业文化的民族。达斡尔服装受蒙古族和满族影响较大,男子穿大襟皮袍,外加长袍,用白布包头,戴草帽,着皮靴。达斡尔族男子头戴皮帽,身穿长袍,下着皮裤,脚蹬皮靴。帽子多用狍、…
鄂温克族服饰
鄂温克族属于通古斯人种,其服饰的原料主要为兽皮,满洲、锡伯族等通古斯人也即是如此。大毛上衣斜对襟、衣袖肥大,束长腰带。短皮上衣、羔皮袄,是婚嫁或节日礼服。鄂温克族无论男女,衣边、衣领等处都用布或羔皮制…
黑龙江桦树皮剪纸
黑龙江桦树皮剪纸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项目保护单位:黑龙江禹舜文化艺术研究院代表性传承人:刘钻黑龙江桦树皮剪纸是生活在黑龙江地区的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民族将桦树皮镂空剪刻成各种图纹和形象的一种独特传统…
鄂伦春族狩猎文化
鄂伦春族的狩猎文化是鄂伦春族世代从事狩猎生产,这是鄂伦春人最重要的生产活动,是他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鄂伦春族熟悉各种野兽的习性,并能根据其特点和活动规律采取不同的捕猎,他们的狩猎工具主要是枪、马、狗…
鄂温克族瑟宾节
“瑟宾节”是鄂温克语,意为“欢乐祥和”。瑟宾节是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鄂温克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是生活在大森林的鄂温克猎民。鄂温克族自治旗地处大兴安岭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结合部,历史上,生活在森林中以打…
俄罗斯族巴斯克节
俄罗斯族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耶稣复活节”,俄语称“巴斯克”节。传说其隆重程度不亚于汉族的春节。在节日到来之前,人们开始忙碌,室内粉刷一新,圣像龛前精心布置、装饰。提前烤制出大量不同风味、不同…
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
鄂伦春族是我国东北地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由于生活环境和习俗的影响,鄂伦春族的人们有用兽皮制作服饰的习俗,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就是鄂伦春民族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产生的独特文化表现形式。鄂伦春族狍…
达斡尔扎恩达勒
扎恩达勒,达斡尔语中意为“民歌”。它是类似于汉族山歌和小调体裁的民间歌曲的总称。这类歌曲一般是在田间劳作、捕鱼打猎、放牧采伐、骑马赶车,以及妇女在采野菜时即兴吟唱的歌曲。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歌曲主要的艺术…
鄂伦春族赞达仁
中国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鄂伦春族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及黑龙江省的呼玛、逊克、爱辉、嘉阳等县。人口4132人(1982年统计)。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
鄂温克叙事民歌
鄂温克叙事民歌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鄂温克族的民歌优美动听,风格独特,人们即景生情,即兴填词吟唱。牧歌和猎歌表现了鄂温克族勇敢而质朴的性格;“努给勒”舞步独特,刚健有力,节奏性强。“扎恩达勒格”是鄂温…
走遍呼伦贝尔
内蒙古民俗与文化
鄂伦春自治旗民俗与文化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民俗与文化
扎兰屯民俗与文化
海拉尔民俗与文化
阿荣旗民俗与文化
根河民俗与文化
鄂温克族自治旗民俗与文化
满洲里民俗与文化
陈巴尔虎旗民俗与文化
牙克石民俗与文化
新巴尔虎右旗民俗与文化
新巴尔虎左旗民俗与文化
额尔古纳民俗与文化
全部呼伦贝尔民俗文化
呼伦贝尔地名网
[第1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