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省
>
淄博民俗文化
淄博民俗文化介绍
元宵节(淄博花灯会)
元宵节赏花灯是中国的传统习俗,淄博玉黛湖花灯艺术节也已走过了5个年头。通过花灯艺术节的持续举办,淄博花灯会得到延续并获得突破性发展,并且逐渐摸索到一条以会养灯的持续发展道路,淄博花灯从灯会筹备、灯组设…
将军庙与玉石桥的传说
“金锁岭万丈高,将军庙紧对玉石桥,一百(碑)担三孔”。这是岳店村的一大古景观。岳店村东南冠带河上有一座用白石头建造的三孔石桥,故取名“玉石桥”。桥面长约两丈许,宽八尺,桥面桥墩均为石头结构。桥墩是刻有…
关帝庙的传说
辛曹村,始建于元朝,曰永乐官庄。初人丁兴旺,六畜平安,五谷丰登,童叟康健,男耕女织,安居乐业。可谓名副其实的永乐官庄,至明朝永乐年间,因犯皇帝年讳,故以辛曹二姓,命名为辛曹官庄。自此,往日的繁荣景象,…
“韶海居”的传说
清朝年间,北营村东北角有一个姓马的秀才。他开了一家酒店,取名为“韶海居”。这“韶海居”的名字还有一段传说哩。远古时代,此处是一片汪洋大海,取名韶海。韶海龙王昏庸无道。他有一子,称韶海太子。此子游手好闲…
金锁岭的故事
南定镇岳店村北二里许有一座长不到二里,高不足五米的小山丘,人们称金锁岭。金锁岭的来历虽无文字记载,但在民间却有两个传说。一说乐毅伐齐后被封为昌国君,封地在昌国城。伐齐的大本营在岳店。后来,人们为其修的…
“南京水”的传说
淄川区罗村镇东官庄村西南二里许,在漫泗河中游,有一个深不见底的瀑布湾,当地人称跌破头湾。其南边岩石缝中有一组清泉,旱不枯,涝不溢,长年流水不断。此泉水清澈甘冽,当地人称为“明泉”,又叫“南京水”。民国…
周村丝绸染织技艺
山东周村是中国桑蚕丝绸业重要发源地之一,周村丝绸业自於陵古城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周村丝绸染织技艺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周村地区,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传承至今。周村丝绸织染技艺主要包括缫丝、丝织、印染三大部…
聚乐村
淄博博山聚乐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地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注册成立于2003年4月,是在原国有企业“博山区饮食服务公司”、“博山区食品公司”、“博山区食品公司”基础上改制而成的股份制企业。公司占地面积12…
清梅居
山东淄博清梅居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食品生产、餐饮服务、美发美容、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下设淄博清梅居食品厂、博山回民饭店、清梅居饭庄、怡露美发厅、博山美发厅、清梅居旅行社等骨干企业。清梅居系…
石蛤蟆
“石-”作为百年老字号,山东地方名吃,鲁菜文化的杰出代表,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石-老字号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老掌柜石玉璞时期1928年,山东博山西苇箔市街人石玉璞,在孝妇河畔开了一个小饭铺,经营各种饭食…
强恕堂
山东黄河龙集团源起于由满清举人王国锡在1922年创办的“强恕堂”酒坊,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是山东省最早和连续近百年不间断酿酒企业,现有员工近千人,固定资产3.5亿元,经济效益一直居全省同行业前列。主导…
淄博孟姜女传说
孟姜女的故事,作为中国汉族古代四大爱情传奇之一(其他三个是《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其故事的毛坯源自于杞梁妻哭夫的史实,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孟姜,一个…
淄博陶瓷烧制技艺
淄博地区从8000多年前就开始烧制陶器,西周时,齐临淄城内已经设立制陶作坊。魏晋南北朝时期,淄博开始生产瓷器,唐宋时期,制瓷技艺不断提高,瓷窑遍布各地,有名的瓷窑有寨里窑、磁村窑、博山窑。明清时期,博…
俚曲
俚曲,也称“小曲”。是清代初叶流传于山东淄川一带,联缀曲牌述演故事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其影响并不广远,幸清康熙时文学家蒲松龄著有俚曲十四种传世,得窥其风貌,即《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魇…
沂源牛郎织女的传说
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已称牛郎织女为夫妻。应劭《风俗通》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也…
走遍淄博
山东省民俗与文化
博山区民俗与文化
沂源县民俗与文化
临淄区民俗与文化
淄川区民俗与文化
桓台县民俗与文化
张店区民俗与文化
高青县民俗与文化
周村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淄博民俗文化
淄博地名网
搜索
[第1页]
[2]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您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QQ:
415263
黑公网安备23060002000150号
黑ICP备05000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