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省
>
金华市
>
义乌市民俗文化
义乌市十大民俗文化
1.
后宅高跷
后宅高跷,从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开始,已有800多年历史。据传,南宋在朝官员傅芷公因坚贞不屈、直言不讳而受破孩,遂挂冠而归。他自认为品行高人一等,就用走高跷的方式来表现。后宅高跷又以后傅村最为有名。历代以来,后傅村的人们先辈教授下代,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继将先祖的忠烈美德和故事传了下来,……
2.
罗汉班
义乌罗汉班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在清朝达到鼎盛。据民间传说,戚继光在义乌招收3000义乌兵抗倭,后方长年开展练兵活动,由此留下了习武防身的习惯,这便是义乌罗汉班的最初的起源。后来在旧社会,为了迎胡公、庆庙会、搞大型喜事,都会有几班或十几班的罗汉班相聚一起,同场竞技。罗汉班的表演形式主要有走阵、滚叉、拳……
3.
木车牛力绞糖制作技艺
义乌种蔗历史悠久,所产红糖久负盛名。生产、制作义乌红糖的过程,俗称为“绞糖”。义乌红糖在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1),由佛堂燕里村的贾维承从福建引进种蔗制糖技术后,传统老式的牛拉木榨糖车的式样和做法是:用二段坚硬的圆木(直径60厘米,长1.2米左右),上端各做凸凹型二个滚齿的滚筒,互相契合,安……
4.
黄山八面厅营造技艺
义乌上溪镇黄山村八面厅原名振声堂,始建于嘉庆元年,竣工于嘉庆18年,历经18年才建成。因厅里有八个厅堂、七个天井、八竖旗杆和外墙四周有八头门户出入而俗称八面厅。八面厅是宗祠与住所相结合的典型的清代江南民居建筑,坐西南朝东北,占地2908平方米。布局结构独特,以一条中轴线与两条横轴线构成八面厅的主体建……
5.
义乌木雕
义乌木雕义乌木雕历史悠久,师宗鲁班。义乌木雕自有资料记载,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义乌木雕工匠行走于江、浙、皖等地,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其特征主要有:木雕的形式特征、独特的雕刻技法、题材的广泛性、具有装饰性和具有收藏性等五个方面。义乌木雕最具代表性的是黄山八面厅内的展现,工艺堪称一绝。最精……
6.
义乌木活字印刷术
木活字印刷术木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现实遗存。从北宋布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至今,已近千年。“木活字”模采用老宋体,工具有雕刀、雕盘、棕刷、麻皮纸、宣纸等,宣纸用来印刷,而麻皮纸主要用来搓线绳做装订之用。木活字印刷,整个工序流程繁杂,除文稿整理环节外,还要找出那些不常用的字或字……
7.
义乌徽戏
义乌徽戏徽戏源于安徽,大约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从两个流向进入金华、义乌。一是安徽的徽州经新安江流入兰溪、建德、金华一带。另一是皖南婺源,从陆路进入常山、开化,经常山港水路到衢州、金华。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而受京班倒流影响,徽戏逐渐改变了自己原有面貌直到失传,流传到金华一带的徽戏却未受影响,保……
8.
拉线狮子
拉线狮子清康熙年间,赤岸镇尚阳村毛姓太公,受提线木偶影响,试制垃线狮子。清雍正年间,拉线狮子的民间艺术表演,发展到尚阳村、毛店村、倍磊村。拉线狮子表演时,多只狮子(三到九只)安装于一个长1.8米,宽1.2米见方的狮子房内。下方配有二根木杠,分别由四位壮汉扛在肩上。狮房上方,装有一根六米长的木制臂杆,……
9.
义乌白酒酿酿造技艺
义乌白酒酿酿造技艺甜酒酿又叫白酒,或甜白酒,皆因为酒的颜色是白的,至今还有几户农户在加工甜酒,在城区街头出售,或供应饭店宾馆。甜酒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牢牢把好质量关。酿甜白酒少不了药引,一般采用红花蓼制作。把红花蓼的花洗净,捣烂,和上米粉等物,捏成小球状,晒干,就可储存,制作甜酒时随时可以取用。制作……
10.
森山铁皮石斛浸膏技艺
森山铁皮石斛浸膏技艺森山铁皮石斛浸膏制作技艺具有严格的管理和规范,从选材、炮制、配料到制膏有一整套严格的规程,独成一家。浸膏以铁皮石斛为君药,灵芝、西洋参提取物为臣药,凉而不寒,滋阴而不抑阳。历代名医对铁皮石斛的使用可追溯至《神农本草经》(约成书于秦汉时期),至今约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而铁皮石斛浸膏原……
走遍义乌市
金华市民俗与文化
义乌市民俗文化
婺城区民俗文化
东阳民俗文化
兰溪民俗文化
磐安县民俗文化
永康民俗文化
金东区民俗文化
浦江民俗文化
武义民俗文化
全部义乌市民俗文化
义乌市地名网
搜索
全部义乌市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您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QQ:
415263
黑公网安备23060002000150号
黑ICP备05000777号